初秋,合肥。
清晨,從地鐵2號線西七里塘站口出來,目光迎著朝陽,晨曦下,一座藍色的大樓靜靜地矗立,猶如波瀾不驚的海面。初秋的風帶著涼意,吹拂著大樓前鮮艷的五星紅旗,“安徽省技術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”,黑色字體、紅色司標,刻在白色的墻面上,分外醒目。
(一)
在歷史長河中,35年只不過是“彈指一揮間”,然而對于安徽技術人而言,這是一段共同見證和參與的歲月,這是一段共同成長和奮進的歲月。35年春風化雨,35年眾志成城,35年砥礪前行……
1985年的仲春,包河岸邊垂柳青青,沉寂了一冬的河水也在春日下泛著漣漪。3月20日,三個懷揣激情與夢想的年輕人成立了“安徽省對外貿(mào)易咨詢公司”,這便是安徽技術的前身。簡陋的辦公室,陳舊的桌椅,起初的業(yè)務不過是翻譯、復印、編輯刊物等,一筆業(yè)務收入小到幾元,就似這般地不起眼,誰能想到35年后,他會蛻變成安徽外貿(mào)行業(yè)里搏擊長空的蒼鷹。
業(yè)務單一,利潤微薄的咨詢公司并不是這些年輕人的目的,他們心中揣著更遠大的目標:技術出口!不僅僅是出口,還要進口!他們要打破產(chǎn)品界限,打破外貿(mào)公司只做出口不做進口的常規(guī)。他們擁有名牌大學學歷,會說一口流利的英語,在八十年代堪稱時代驕子。他們有卓識,有膽略,更有遠見!
1988年3月,咨詢公司更名為安徽省技術進出口公司,獲得進出口業(yè)務的經(jīng)營權,正式登上安徽外貿(mào)經(jīng)營的舞臺。自此,技術公司猶如“大鵬一日同風起,扶搖直上九萬里”,業(yè)務迅速拓展,在外貿(mào)的舞臺上從配角逐漸變成了主角,從新秀變成了老生。
1992年12月,中國銀行大樓八樓。室外冬寒料峭,室內(nèi)暖意融融,安徽省技術進出口(股份有限)公司成立大會在此召開,成為了安徽外貿(mào)行業(yè)第一家股份制試點企業(yè)。1994年進出口額躍居同行業(yè)榜首,大步邁進全國外貿(mào)企業(yè)500強行列。
從十幾人的外貿(mào)咨詢公司,到一百多人的股份有限公司,安徽技術脫胎換骨,華麗轉身!
(二)
有人說,離開了人,一切的發(fā)展都失去了意義。安徽技術能迅速壯大,得益于技術人善于拼搏,團結合作,愛崗敬業(yè),艱苦奮斗的精神?!皩殑︿h從磨礪出,梅花香自苦寒來”,他們不怕苦,不服輸!“世界這么大,我想去看看”,九十年代中期,安徽技術已成為安徽外貿(mào)行業(yè)里的領頭軍,當初的舞臺,已經(jīng)演不下一場宏大的劇目。安徽技術的領導者知韜略,具膽識,有魄力!在他們帶領下,業(yè)務發(fā)展不斷延伸拓寬,國內(nèi)國外,舞臺更大,劇目演繹也更加精彩!
2001年船舶部成立,同年,該部出口的第一條1.25萬噸的集裝箱船駛向蔚藍的大海,就此拉開了安徽外貿(mào)出口船舶的大幕。時光退回到一年前,世紀之交,千禧年初,技術領導率船舶部赴德國開展談判。德國人做事嚴謹、精益求精,這也是技術人所秉承的“至精至誠”。雙方唇槍舌劍,寸步不讓,談判時間長達十天,最終簽訂下合同。2019年,冬末春初,江水尚冷,一艘8.2萬噸的巨輪從揚子江畔出發(fā),順江入海,駛向歐洲!
2002年索道部成立,幾個年輕人憑著“初生牛犢不怕虎”的韌勁,鉆研學習索道產(chǎn)品的相關專業(yè)知識,硬是在短短時間內(nèi)從門外漢“熬”成了專業(yè)人員。從進口黃山第一條索道開始,索道業(yè)務順利展開,從南到北,從東到西:海南、福建、吉林、四川、新疆、陜西……索道疆域不斷擴大,白云山、九華山、長白山、三清山、武當山、云臺山……莽莽森林,巍巍高山,一條條索道翻山越嶺,一道道纜繩段段攀登。2016年,在奧地利總統(tǒng)見證下,他們簽訂了進口2022年北京冬奧會滑雪索道合同,“純潔冰雪,激情約會”,這是安徽技術人向“墨舞冬奧”的獻禮。
2018年,安徽技術隨國貿(mào)集團并入海螺集團,是發(fā)展歷程中的又一里程碑。能成為海螺集團中的一員,就如同坐上一列駛往輝煌未來的火車,有幸福、有夢想。2019年7月,海螺集團榮登世界500強榜單,安徽技術作為集團所屬企業(yè),將以此為新起點,以夢為馬,再接再勵,“長風破浪會有時,直掛云帆濟滄?!薄?br /> (三)
安徽技術作為一家大型的外貿(mào)國有企業(yè),在追求企業(yè)效益的同時,也牢記企業(yè)的社會責任。如果說社會是大海,那么安徽技術便是河流,大海給予河流生命,河流最終又回歸大海。
2013年,合肥軌道交通2號線西七里塘站封閉施工,根據(jù)施工設計要求,位于長江西路的公交站牌要擴大,西七里塘站設B站出站口,這兩項設計所涉及到的土地在當時都屬于安徽技術所有。合肥軌道交通向安徽技術提出了使用這塊土地的意愿,為了支持合肥市大建設,技術沒有任何猶豫地讓出了三千多平米的土地,無償給施工方使用。六年多時間過去了,如今,2號線順利運營已近兩年,雖然辦公場所縮小,給職工停車帶來諸多不便,但安徽技術人是欣慰的:“用自己的力量支持大建設,讓合肥這座城市更美,這不正是自己所期望的嗎”?
從九十年代初進出口產(chǎn)品義賣,到獻愛心助春蕾,安徽技術公益善舉活動從未停歇。無論是鄉(xiāng)村小學還是孤兒院;無論是貧困山區(qū)還是災區(qū)現(xiàn)場,都有黨員忙碌的身影,一批批文具書本、一車車救災物資、一筆筆愛心捐助,都代表著安徽技術人對公益善舉事業(yè)炙熱的情感。
邵品德,安徽技術黨員隊伍里的一員,無償獻血21次。2010年,他成為一名捐獻干細胞的志愿者。2019年,一位身患白血病的年輕人瀕臨生命的絕境,他在醫(yī)院里無望地等待著可以挽救生命的造血干細胞。小邵得知他的情況,第一時間主動捐獻了造血干細胞,那位年輕人的生命也因此而新生。
無償獻血,利用假期做公益,這些已成為安徽技術黨員自覺自愿的活動。他們傳遞著技術溫度,他們是前行的榜樣,引領更多的安徽技術人投身到社會公益事業(yè)中。
(四)
從1949到2019,70年風雨兼程,70年春華秋實。“一心裝滿國,一手撐起家,家是最小國,國是千萬家,有了強的國,才有富的家”。新中國70年,讓無數(shù)個曾經(jīng)都變了模樣,70年的國,70年的家。無論是個人還是單位,命運都與國家緊緊相連,從站起來、富起來到強起來。安徽技術的35年,沐浴著新中國的陽光一路走來,與新中國共成長共進步,共享中國夢。
歲月不老,初心不變。推開新時代的大門,回望安徽技術35年的發(fā)展歷程,有低谷,有輝煌,有激勵,有進取。35年的發(fā)展歷程,輝煌已成為歷史。有人說,對歷史最好的紀念,便是創(chuàng)造新的歷史?!鞍倌昙夹g”的創(chuàng)業(yè)理想尚遠,路也很長,但安徽技術人艱苦奮斗、努力進取的精神將代代相傳。
上一篇:技術,我想對你說——
下一篇:不忘初心,我們在路上